在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大家都在做着和自己相关的事,学习或工作。但有那么一群爱心人士却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做着与他人相关的事情,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鼓励和爱,为孩子们描绘着未来明媚的天空,为孩子们带去希望和感恩。他们与杨洪璋老师一样,都是奉献无私大爱的榜样。
杨洪璋老师的爱心事迹早已为大家熟知和传扬,他十多年的公益坚守,从未间断的付出与奉献感染了大批的社会爱心人士。他们纷纷主动联系杨老师,积极加入他的团队,热心捐款捐物,与杨老师一起将团队壮大,将大爱传播。对他们来说,奉献爱心,已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不可或缺。
在学校“弘扬杨洪璋精神宣讲团”成立仪式上,本报记者有幸采访到这样三位可爱可敬的社会爱心人士。
公益就是一份梦想
杜晶晶,淘宝卖家。
杜女士和爱人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梦想在家乡成立爱心基金会,通过自己和社会力量帮助需要的人。通过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大量有关杨洪璋老师公益事迹的报道,深受感动,经证实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而非作秀,于是,夫妻俩毅然加入了杨老师的爱心队伍。
截至目前,杜女士和爱人已经跟着杨洪璋老师做了一年的爱心活动,累计捐赠各类衣物400多件,这些衣物均出自杜女士自己的店铺。除此之外,杜女士现在还成为了杨老师的特别助理,一方面在工作之余帮助杨老师处理各种爱心捐助相关事宜,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成立爱心基金会奠定基础。她表示:今后会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杨老师的工作,同时加大帮扶力度,已计划将进行一对一的资助,“有机会多去万全县跟孩子们接触,不仅在物质上更要在思想上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谈到参加公益活动对自己的影响时,杜女士真切地说:“当下社会有点浮躁,做公益不仅可以传递正能量还能使自己静下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做几次容易,难就难在长期坚持,而杨老师可以十多年持续资助同一县城的小学,这也正是吸引我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把工作做到实处,真正实干,尽自己所能,真正体会到一些道理,也让被帮助的孩子们有所成就,而这也是我们做公益的目标和最终目的吧。”
公益就是一份奉献
王跃辉,北京退休人员。
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从去年开始,一直捐助新衣服给万全县穷苦的孩子们。到目前为止,王老已经向万全县捐赠棉衣600余件。
王老说,自己也是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杨洪璋老师负责的这项帮助万全县学生的公益活动,杨洪璋老师当时的一番言论让他感受颇多,于是他主动联系杨老师,加入了这个爱心集体。
王跃辉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一生总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如今我65岁了,已经退休4年了,但还是觉得要干点什么。我们这些50后,多是受毛主席的影响,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没别的念想,就想能为社会多做一点就是一点。”
王老先生认为和杨老师一起做的公益活动是在做实实在在的好事。当今略显浮夸的社会,多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可以消减人的浮躁与张扬。不向上比,向下比,可以将喧嚣的情绪沉淀下来。
王跃辉老先生这样评价杨洪璋老师:“杨老师给我做了一个榜样,给社会做了一个榜样,他就是一位英雄。英雄不一定就是英勇战斗的战士,也可以是做点滴平凡善事的好人。心系别人,团结大家做好事,那么他就是位英雄。”
最后,王老先生恳切地表示,希望在有生之年将这项有组织的公益活动打造成一个品牌,如果可以,能够长久地做下去。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去万全县见见那里的孩子,“以后有机会,一定会随大家一起去那里看一看。”
这样一位花甲老人朴素的话语不能不令人动容,滚烫的爱心是没有年代差异的,只要去奉献,这个世界就会被温暖。
公益就是一份感恩
张雪娇,万全县受资助女孩,目前已参加工作。
在万全读书期间,张雪娇一直接受杨洪璋老师等物院师生的帮助,如今,顺利完成学业的她已经参加工作数年了。这次,她满怀感恩之心来参加宣讲团成立仪式,向杨老师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张雪娇是在万全县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对家庭的渴望是她一直抹不去的伤疤。即使已经工作几年,她在接受采访时提起家里的情况,还是会像小孩子一样默默地流眼泪。她告诉记者,让她感到最温馨的回忆就是与杨老师的点滴记忆。无论杨老师第一次去家里家访,与她们像一家人一样围在一起在河边吃西瓜,还是自己初到北京杨老师亲自到地铁站接她们时的情境,她都记忆犹新。
在她的记忆中,杨老师在她六年级时,来到万全县。杨老师每次到万全去都会给她们每个人带些钱或别的东西,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以后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去工作。张雪娇真的做到了,初中以后,她在杨老师的帮助下来到北京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现在已经开始工作了。
张雪娇说,自己是幸运的,是接受爱的人,她不想辜负了这份关怀,很想将这种温暖转给需要的人,并且让社会有更多的正能量。她多次要求加入杨老师的爱心团队中,尽自己所能去奉献爱心,但杨老师经常开玩笑地说她还不够“资格”,等到以后工作稳定了,真正有了帮助他人的基础和能力再去好好地做。
“所以我要更加努力,让自己变成有能力、可以帮助他人的人,我愿意奉献我所得到的,因为将我得到的爱传递下去,是对帮助我的人最好的感谢。”张雪娇激动地说。
编者按:真正的公益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奉献爱和感恩爱的态度,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态度。
(记者/安娜实习记者/杨欣、林静怡、劣桂欢)
来源:《北京物资学院报》2014年12月15日第284期2版
链接: